青年京剧人才交流平台项目结项演出成功举行******
千生万旦,一净难求!
1月5日晚,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北京网络文化协会主办的“戏‘聚’人才,蕴蓄出新——青年京剧人才交流平台项目”结项汇报演出在安徽会馆举行,结项演出剧目为京剧行当系列实验剧《一净难求》。
“戏‘聚’人才,蕴蓄出新——青年京剧人才交流平台项目”聚焦京剧“净行”行当,利用新媒体传播的优势,以短视频平台为传播载体,以创新剧目排演为契机,将传统戏曲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为青年戏曲人才搭建学习、实践和交流展示平台。
项目学员由北京京剧院等单位的20余位青年花脸演员组成,在项目培养过程中,邀请了专业的老师对学员们开展专业素养培养、新媒体素养培训、线上推广、线下演出等培训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全方位的培养与扶持,进一步了提高京剧净行的人才储备量与艺术水平以及影响力。
增加实践机会,促进精品创作,给青年戏曲人才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为其搭建学习、实践和交流展示平台,是该项目的重要目标之一,让青年戏曲储备人才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打磨新品、精品。因此,项目学员们共同创排了京剧行当系列实验剧《一净难求》。该剧以经典花脸剧目为核心,通过融合当代戏剧的表达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净”,看到每一张脸谱背后的故事,是花脸行当的一次自我独白,更是花脸演员对净行的一次致敬。项目汇报演出既是终点,又是起点,我们也希望通过创新剧目展演引起更多人对京剧对花脸行当的关注与认知,吸引更多新观众走进剧场,观看京剧,感受戏曲的现场魅力。
苏州:政策创新增强新就业群体使命感******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光明日报记者 苏 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姬尊雨
12月23日,在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苏州科技城(东渚街道)致远大厦附近,接单间隙的外卖员孙雨把电瓶车停到了外卖快递车辆专属的“悦享车位”中。三步并作两步,他迈进了设置在建设银行网点的新业态群体“悦‘新’驿站”。“手机和电瓶车就是我们的生产工具,等单时我就来驿站充充电,歇个脚。天冷了,还能喝口热水。”话音刚落,孙雨熟练地从站点配备好的多种手机充电线中找到一条Type-C线,“嗡”的一声,手机开始充电。
今年以来,苏州科技城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特点,以“党建+公益”为抓手,凝聚机关、社区、商户等力量,在辖区内陆续设立了以东渚为民服务中心为核心,遍布太湖光子科技园、丰茂里商业广场等新就业群体高密度场所的8个“悦‘新’驿站”示范点,以及基于各个社区的多个服务站,构建起新就业群体“15分钟暖心服务圈”。
苏州科技城活跃着5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他们如同细胞一般保障着这座城市的有序运行。记者在东渚为民服务中心的“悦‘新’驿站”看到,饮水机、方便食品、应急小药箱、雨具等各类物资设施一应俱全。在为小哥们准备的“海棠书架”上不仅摆放着“最美小哥”“先锋骑手”水晶奖杯,还有与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的书籍。
在享受便利服务的同时,外卖快递小哥也被赋予了“新使命”。“在路口发现有门牌被风吹歪,存在安全隐患,请尽快来处理。”这天,某外卖平台东渚站点的外卖配送员舒龙在东渚新苑送外卖的路上发现小区门牌被吹落,他随即点开“东渚发布”微信公众号的“民意连心桥”功能,不一会儿就完成了“文明随手拍”的路障上报。
舒龙还有一重身份——“悦‘新’驿站”站长。“作为外卖员,在基层治理中,我们有流动性强、联系面广、影响范围大的优势。”他告诉记者,未来,他将继续引导站点的新就业群体担当好方针政策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安全隐患排查员、环境卫生巡逻员,促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
对新就业群体来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还有另一个好处——能“积分”。“参加普法宣传、文明城市宣传积3分,参与小区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积5分,参与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最高积20分……”外卖员唐旭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起了积分。
“积分有啥用?”记者追问。
“30分能申请购买个人保险,50分能在东渚卫生院安排一次定期检查,要是能攒到150分,去科技城医院做一次全身体检也免费!”唐旭说。
今年11月,在苏州市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办法基础上,苏州科技城创新推出了积分“五入”管理办法,以社会志愿服务换取积分,达到一定分值可以申请兑换“入医”“入学”“入岗”“入托”“入网”等服务。
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越来越强。今年9月,随着《苏州科技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指引》和“携‘新’同行”守护16条的发布,越来越多的爱心商户参与到关爱“两新”群体的工作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曹裕银说,如今苏州科技城的新就业群体不仅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而且积极主动融入城市治理,为基层治理工作建言献策,成为城市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7日 03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